利用典故取名
利用典故取名
這是一種十分高雅的取名方式,簡單來說,就是用古代典故中有意義的話,從中挑選一兩個字來命名,比如毛主席的名字“毛澤東”,字“潤之”,“澤東”與“潤之”的意思相輔相成,用的是《孟子·滕文公上》的一句話:“若夫潤澤之,則在君與子矣。”典故起名法屬於文化層次較高的命名法,一般需要命名者熟知古代文獻,或者至少讀過一些古書,方能用典故來起名。
用典故取名主要分為4種類型:
(1)明用類
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其名取自《孟子·公孫丑上》中“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2)暗用類
晉人潘岳,字安仁,出自《論語·雍也》中“仁者樂山”意,但以岳代山,就不是直接引用了。戰國時期孔子後裔名孔白,字子上,“上”與“尚”通,“尚白”乃殷人習俗,而孔氏是殷商後裔,故其名暗寓追懷故國的意思。
(3)倒用類
明人易三接,字康侯;清人王子接,字晉三。都系用《周易·晉卦》“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4)散用類
明人王恕,字宗貫,是用《論語·里仁》“吾道一以貫之”和“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有時用典故不直接引用,而稍用點化,更有意味,如清代著名學者錢大昕,字曉征,是以《禮記·文王世子》中“天子視學,大昕鼓征,所以警眾也”為藍本,但改“鼓”為“曉”,即照應了名中的“昕”字,又避免了過分板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