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賦予了深意
名字,賦予了深意
中國人是用漢字起名的。它與中文姓氏一起構成了中國人的姓名。中國人的名,漢族人一般用兩個字或一個字。三國以前以一個字的名為主,從晉朝一直到現代,則多以兩個字的名為主。根據古書的記載,在古代中國人的起名是有規定的。一般是在小孩生下來三個月後由父親命名。但是事實上,也有滿月命名、周歲命名以及在生下來以前先把名字取好的。
中國自古以來對人的起名非常重視。在孔子“正名”思想的影響下,人們把為後代起名看得非常神聖,甚至神秘。從周朝起,命名已經納人禮法,形成了制度,因此有些時候名字會對人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有些名字因為皇帝或高官喜歡,而得到了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優厚待遇;而一些人的名字因為被認為不吉利,而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中國人在起名時,經常會在名字中用一些方法來區別同一個家族的不同輩分。比如在名字中用一個字表示輩分,而用另一個字表示取名所標示的含義。也有的在名字中用相同的偏旁來表示同一輩分。
中國古代由於受宗法制的影響,在名字的使用上有避諱的制度。講究為尊者諱,在言談和書寫時,遇到君父的名字一律要迴避。起名時也不能取他們的名字中有的或同音的字。現在雖然已經不講究這些了,但是仍然有部分人在起名時儘量不取同父輩或祖輩同名或同音的字作為名字。由於避諱傳統的影響,現在的中國人還是認為直呼長輩的名字為不敬。
古人在選取名字時儘量從字的音、形、義等多方面考慮,試圖通過名字來提供自己的志趣、追求、希望、抱負、排行等多方面的信息,從而給人在視覺、聽覺和意念上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人們能領悟到命名者的深意。
尊古。古人命名時也多表示對古代的制度和人物的景仰,如曹子輿,字希盂(盂軻字子輿);吳中旦,字希周(周公旦);范學朱,字用晦(朱熹字用晦);雷淵,字希顏(顏回);祖蒙正,字希呂(呂蒙正)。有些仰幕先達聖哲者,則直接在名字中間加仰、幕、宗等字,如錢宗尼、於幕淵、方敬輿、魯希良、明式鴻、吳仰何、聶景白等。
述志。中國人在命名時非常看重倫理道德和功業。以德命名者有曹盂德、劉玄德、李德鄰。以仁命名者有曹仁、薛仁貴、王守仁、康廣仁等。以義命名者有劉義慶、劉義隆、李義府、李義山等。以忠命名的如楊國忠,韓世忠、張獻忠等。以孝命名的有郭奉孝、方孝孺。以信命名的有韓信、單雄信、李信等。以謙命名者多套用,如呂祖謙、于謙、錢謙益。以聖人之志表示自己心跡者如呂必用,表現出強烈的用世之志,他後來仕途無望,遂改名為呂不用。
祈福。就連大聖人孔子也曾承認富貴是人之欲求:“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所以人們在取名字時,有時也不免將這種對優裕生活和高貴地位的祈求,通過命名表現出來,如李廣利、劉傳富、蓋寬饒、王富貴、錢廣、吳壽富、孫福壽等。現代人們命名也常有這類詞,如王永貴、李冒富、張得利等。對仕途的追逐也是如此。隋唐以來,人們一般要通過科舉考試來求取功名富貴,一旦金榜題名,那么榮華富貴就會自然而然到來。所以,在命名中多有范新科、襲狀元、唐殿魁、許占魁、黃開榜、魏魁士、王延魁等。
消災。人們總是通過各種方式來表示消災免病和逢凶化吉的願望,命名有時也是表達的一種方式,如霍去病、司馬消難、辛棄疾、馮去疾、黃去疾、石保吉、孫逢吉等即屬此例。
添壽。截至目前,世界上雖然還沒有一個人能超越“吾生也有涯”這個大限,擺脫自然規律對生命的約束,但人們又總是希望能將生命儘量延長,最好能“壽與天齊”。這種對生命的執著和祝願,有時也通過命名表現出來。所以,人們在命名時也多喜用壽字:如毛延壽、張承壽、徐增壽、潘天壽等。另外,喜愛用延年、萬年、永年、大年、龜年、萬齡、延齡、松齡、鶴齡命名者也是非常多的。唐宋以來,命名中多喜用“老”“吏”“翁”“父(甫)”等字,恐怕也流露出命名者對耄耋之壽的期望和唯恐早夭的恐懼。由此可以看出,先人的方法在今天還是擁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的。
民間通常認為,姓名通過筆畫的間歇停頓產生的五行象數觀念,就是產生和接收五行之氣的媒體,所以姓名具有調頻性。好比是人的“天線”,通過字的音、義、形、象、數,攝取了物質之氣,代表了物質之理,吸納了物質之波,影響了五臟盛衰。姓名如“咒語”般結合人先天的五行之氣,影響人一生的健康、個性、氣質,乃至運勢。
所以,民間認為,常年身體有病而醫治無效的人,努力卻總是不能獲得成功的人,到了婚配年齡而無緣訂婚成眷的人,婚姻生活不圓滿的人,勞碌奔波精神困頓卻所得甚微的人,悲觀絕望終日無精打采的人,很可能姓名為凶。所以,生活失調、遇事不順的人,當務之急就是要改換有吉數暗示的好名。
很多人質疑,姓名若能影響人的命運。天下同名同姓的那么多人,他們的命運為何差異很大?所以,俗信歸俗信,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大可不必為了姓甚名誰會影響命運而過分擔憂。